鏟齒和鏟磨齒是滾刀加工中的兩道主要工序,兩道工序均在鏟齒車床上進行。所用鏟齒車床通常是絲桿導(dǎo)程為12.7mm的C8955等型號。文獻[1]、[2]介紹了使用中如何計算滾刀的螺紋鏈掛輪,鑒于文獻[1]在原理闡釋上存在錯誤,而文獻[2]又未給出實用方法,為此筆者提出一些具體方案供操作者參考。
1.掛輪計算的基本方法
首先求出所需的傳動比i,并用近似分數(shù)值來表示,再將分子、分母分解成機床所具備的掛輪。此時常用公式如下:
i=nPx/12.7 。1∶1) 。1)
i=nPx/203.2 。1∶16) 。2)
式中 n——滾刀頭數(shù)
Px——滾刀軸向齒距
實際計算時存在下列問題:
。1)為將i用分數(shù)表示,需進行因式分解等運算,計算者必須備有《掛輪選用表》等資料。
。2)有時計算所得掛輪機床并不具備,而更換一組掛輪又達不到精度要求。這樣為求一副合適的掛輪,往往要耗費很長時間。
(3)求得的傳動比i在表中查不到相應(yīng)的分數(shù)值,而用鄰近的分數(shù)值替代又達不到精度要求。
筆者在下面提出一些實用方法。
2.鏟齒工序的螺紋鏈掛輪計算
該工序為滾刀加工的中間工序(精加工工序),齒距公差較大,這使計算掛輪時有較大的靈活性?紤]到熱處理對滾刀齒距的影響,鏟齒工序要對成品齒距作一些修正,常用的經(jīng)驗公式為
P′x=0.998Px 。3)
式中 P′x——滾刀鏟齒工序的軸向齒距
針對文獻[1]、[2]的不足,提出三種實用計算方法。
。1)僅更換一只主動輪
由式(1)、(3)知:i=nPx/12.7,當n=1時,i=0.998Px/12.7=0.998(mnπ/cosλ)/12.7。一般單頭滾刀λ≤5°,故cosλ≈0.998,即
(4)
式中 mn——滾刀法向模數(shù)
λ——滾刀分圓柱螺紋升角
式(4)表示有三只掛輪是固定不變的,即95、80、96,按不同的模數(shù),只要更換一只主動輪即可,其值為20乘以法向模數(shù)值(一般齒輪滾刀標志及圖紙上所示m即為mn),這樣計算十分方便。
例如加工m=3mm的齒輪滾刀,四個掛輪a、b、c、d中后三者為已知,按式(4)可得
式(4)的適用條件為:①單頭齒輪滾刀;②鏟床用1∶1的檔位。
。2)一只被動輪為常數(shù)100,另一只被動輪可有針對性地選取
按P′i計算出i,再選定一被動輪b(機床具備),得到b×i;取b×i的前四位數(shù)(第五位按四舍五入處理)作為一整數(shù)看待,將該整數(shù)分解成兩主動輪的乘積。這樣四個掛輪即全部確定,其中被動輪為人為選定的b及常數(shù)100。
如果兩個主動輪之積在《整數(shù)因子表》中查不到,或分解后的掛輪機床不具備,則可更換原選定的被動輪b,然后按上述方法重新進行計算,直到滿意為止。
例如在C8955鏟齒車床上鏟制某滾刀,其P′x=18.924mm,鏟床用1∶16檔位,則i=P′x/203.2=18.924/203.2=0.09312921;取b=144,則i×144=13.4070866,取前四位整數(shù)為1341,對其進行因式分解,而1341在因子表中查不到,故不能用。此時重新選取b=120,則i×120=11.17559055,取前四位數(shù)得1118,對其進行因式分解得1118=2×13×43=26×43。據(jù)此可寫出掛輪如下:。經(jīng)驗算,,則ΔP′x=0.007。在一般情況下,當鏟齒工序掛輪誤差ΔP′x在0.01mm左右即可滿足使用要求,現(xiàn)ΔPx′=0.007mm,故此掛輪完全適用。
(3)預(yù)先確定法
所用四只掛輪中,有三只系人為預(yù)先確定,從預(yù)先確定的掛輪可計算出第四只掛輪,并可及時判定第四只掛輪是否適用。此方法不需使用《掛輪比表》、《整數(shù)因子表》等資料,但需一只能夠貯存公式的袖珍計算器,操作簡單,限于篇幅,擬另文介紹。
3.鏟磨齒工序的螺紋鏈掛輪計算
該工序為滾刀的精加工工序,加工出的齒距精度即為成品精度,必須符合相應(yīng)標準的規(guī)定,一般均以μm計算。前述鏟齒工序所用方法難以達到這種高精度要求,因此,應(yīng)考慮其它計算方法。
鏟磨齒工序傳動比i按(1)式或(2)式計算。但應(yīng)注意,由于各臺機床性能的差異(有時因操作者不同而出現(xiàn)性能差異),雖然理論上要以Px來計算掛輪,但實際上往往要對Px作微量修正,增加或減小若干μm,修正后的Px值稱為特定需要值。例如某機床加工m4滾刀,Px=12.583,按此計算所用掛輪鏟磨出的滾刀齒距卻不合格,需增大2μm,即按12.585計算方能合格,12.585即為特定需要值,大于或小于此數(shù)值均不行,只能按12.585來計算,不能按理論值或其它值計算。
由于該工序精度要求高,往往會遇到前述“基本方法”中所指出的問題。例如某滾刀特定需要值Px=17.778mm,用1∶16檔次求掛輪,要求掛輪所得誤差ΔPx<1μm。按式(2)得傳動比i=Px/203.2=17.778/203.2=0.08749。查《掛輪比表》無此數(shù)值,只能用鄰近數(shù)值替代,即0.08748=58/663,經(jīng)驗算Px=17.776,ΔΡx=-2μm;另一替代表值0.08750=7/80,經(jīng)驗算Px=17.780,ΔPx=+2μm,兩個結(jié)果均不符合要求。此時,可用下述方法解決:
(1)求傳動比i;
。2)人為選定一被動輪d,得i′=d×i;
(3)按i′小數(shù)點后的尾數(shù)查表得出相對應(yīng)的分數(shù)值為A/b(查表時,不必嚴格對應(yīng),可在鄰近幾行乃至十幾行查對,這是本方法的最大優(yōu)點和特點,查對時選用的分母b應(yīng)是機床具備的掛輪數(shù));
。4)由上序得i′=整數(shù)部分+A/b,通分后為i′=F/b;
。5)查《整數(shù)因子表》得出F=a×c;
。6)寫出掛輪:(a×c為第5步確定值,b為第3步確定值,d為第2步確定值)。
(7)校對精度。
計算過程中應(yīng)注意以下問題:①有時按第5步查表時無相應(yīng)數(shù)值,此時應(yīng)重新返回第3步,另取一組A/b值后再次查表。②如精度仍不能滿足要求,或有其它不便時,可返回第2步,另選d值后再進行運算。
上例按本文提出的方法計算,可得:
。1)i=Px/203.2=17.778/203.2=0.08749;
(2)取d=135,i′=135×i=11.81117;
。3)在《掛輪比表》中查i′的尾數(shù)0.81117相對應(yīng)的分數(shù)值為494/609,因分母609不是機床具備的掛輪數(shù),故不用。于是在鄰近表中查找分母是機床具備的掛輪b的簡單數(shù),找到0.81102→103/127,故取A/b=103/127;
(4)于是
。5)查表得1500=2×2×3×5×5×5=30×50(a×c);
。6)寫出掛輪:
。7)驗算:,ΔPx→0,符合要求。
4.小結(jié)
掛輪計算的通用原則是采用“基本方法”,在鏟床上加工滾刀時螺紋鏈的計算則視工序不同而有多種方法。粗加工工序較靈活,運用(4)式即可滿足絕大部分單頭齒輪滾刀的計算需要,通常ΔΡx為0.01mm左右即可。精加工工序則應(yīng)計算精確,運用本文所述方法可保證算出任何一組Px(ΔPx<1μm)的掛輪,且查表時數(shù)值選擇范圍較大;其中被動輪是人為確定的,計算簡單方便,無需復(fù)雜的推導(dǎo)過程。